相杀二十年 双汇向左 雨润向右
2017-03-29 16:38来源:
导读 双汇和雨润是两家国内数一数二的肉制品企业,相互厮杀20年,如今双汇靠着猪肉赚得盆满钵满,雨润却因早年的多元化战略陷入绝境。

双汇发展(000895)和雨润食品(01068)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肉制品企业,分别起家于河南漯河和江苏南京。两家企业相互厮杀20年,如今似乎已胜负已分。双汇靠着猪肉赚得盆满钵满,雨润却因早年的多元化战略陷入绝境。
最近两家公司都发布了2016年年报,双汇发展可谓富得流油,躺着数钱;另一边雨润却是连年亏损,甚至还债都困难重重。
年报显示,2016年双汇发展实现营业收入518.45亿元,同比2015年增长15.99%;实现利润总额58.62亿元,同比2015年增长3.29%;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.05亿元,同比2015年增长3.51%。
而雨润食品2016年实现收入167.02亿港元,同比下滑17.2%,亏损23.42亿港元,总负债99.19亿港元。背负近百亿港元的债务,让雨润食品喘不过气,公司尝试出售资产来改变现状,但效果甚微。
同样靠杀猪发家,为何双汇能遥遥领先雨润?从年报数据看,双汇发展生鲜冻品收入同比增长29.73%,是拉动2016年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。有分析认为,此前双汇海外收购的原料工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2013年,双汇耗费71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猪肉企业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,正是因为史密斯公司提供的那些低价肉类,让双汇得以在长达3年的“猪周期”里巍然不动。
2016年,双汇与间接股东罗特克斯公司实现约42亿元的采购金额,从国外市场进口分割肉、骨类副产品等,减轻国内猪价上涨带来的压力。
经过21个月的养猪业亏损,到2016年遇到了猪价上行周期,让双汇发展遇到了大幅增长的机遇。
与双汇发展不忘初心,坚守主业、外延扩展不同的是,雨润选择了跨界扩张,从结果看可谓是“生态画反”了。
2011年时,雨润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业务涉及面非常广阔,成为了食品、地产、商业、物流、旅游、金融和建筑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,但实际上多元化发展并不成功。雨润地产债台高筑,对现金流造成了巨大的考验,同时也拖累了雨润集团的食品主业。加之此后董事长祝义才被一些官场事件牵连,许多项目无法进行。

雨润食品从2012年开始收入大幅跳水,2016年的收入只相当于2011年的一半。
面对业绩下滑、持续亏损,雨润食品也在寻求救赎之路。2016年,雨润食品出售了一家出售冷鲜肉及冷冻肉的全资子公司,获得6671万港元。
政府补贴也是与雨润食品的一大收入来源,2005年-2015年十年间,雨润累计获得政府补贴超过40亿港元,2016年,雨润食品总共获得3561万港元的政府补贴。
但这些远不足以解决雨润的资金缺口。整个2016年,南京雨润两次出现债务违约,涉及金额高达15亿元,虽然想方设法最终还上了,但前路依然严峻。目前,雨润食品面临的债务包括已经逾期的10.9亿港元,还有将近63亿港元的债务将在12个月内到期。
相比雨润的财务窘境,双汇不但自己富,还打算高分红让股东一起富。双汇发展在公布年报的同时,还拟向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元,派现金额近40亿元,股息率高达5.3%以上,同时考虑到双汇发展在2016年半年度向全体股东实施每10股派9元的分红,公司2016年全年现金分红金额高达69.29亿元。
曾经平起平坐的双汇和雨润,如今一个身处天堂,一个下堕地狱,处境天差地别。可见一家企业的命运,当然要靠自我奋斗,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和决策的天时地利。